《中国青年科技》杂志 访北大软件学院院长陈钟博士
(2004年第5期文章)
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即将结束,从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传出消息,虽然今年扩招人数较多,但生源仍然非常充足,除去第二志愿和调剂的考生人数,光第一志愿报考的通过率就只有10%,这是一个比较低的通过率,也就是说,今年报考北大软件学院的难度是很大的。据该院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透露,今年不仅报考人数增多了,而且考生的成绩和素质也比往年有显著提高,估计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将会比去年高出许多。
从其他软件学院也传出类似的消息,可见软件学院"升温"之势已成定局。软件学院的升温只是一种现象,而这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重大的,它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的软件产业,越来越关注软件人才的培养,特别是对于软件学院这个新生事物,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。当然,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,第一批软件学院运行至今还不到两年,第一批毕业生还没有离校,社会上对于软件学院的评价尚需一个确凿的依据和衡量的标准,所以关于软件学院的争论目前也还存在,有人寄予厚望,有人则持观望和怀疑态度。
为了进一步了解软件学院的"庐山真面目",记者走近在同类学院中颇富盛名和特色的北京大学软件学院,采访了北大软件学院院长陈钟博士。
初见陈钟博士,温文尔雅的外表,条理清晰的谈吐,一派学者风范。但随着交谈的深入,我们又发现他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,更是一位敢于创新、勇于开拓的创业者。我们从他的简历中了解到,陈钟博士系北大嫡系,他的经历颇具神奇色彩:年仅十六岁、上高中一年级时就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,并幸运地成为著名软件工程专家杨芙清院士的弟子,相继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他也曾经是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和最年轻的博导。在北大的二十多个春夏秋冬里,陈钟博士的科研和教育成果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励:跟随杨芙清院士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"青鸟工程";参与创办北大青鸟集团并担任技术总监;担任北大青鸟寰宇公司总裁,成功运做公司香港创业版上市;曾在美国著名大学UCLA学习和工作;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,199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,当年还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……他的经历和他勤奋执着、积极进取、勇于创新的个性,使他在国家急需软件人才、北大成立软件学院的历史时刻,接过了软件学院院长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繁重工作。
定位准确 面向市场培养软件人才
提起北大软件学院的顺利建立和成功运行,陈钟博士念念不忘自己的恩师--被誉为我国"软件工程铺路人"的杨芙清院士。陈钟谦逊地用行话打了个比方说:"杨芙清院士是整个学院的总设计师,她是在设计,而我是在编程。" 在杨芙清院士的教育和创业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北大软件学院,定位高,目标明确,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,在同类学院中独领风骚。
陈院长认为,检验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,关键一点还要看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,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市场需求。就像产品究竟好不好是由消费者说了算一样,软件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"人才",应该由社会和用人单位去评说。
对于就读北大软件学院的学生来说,为什么来这里学习?学什么?学成之后怎样发展?人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和答案,这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,一些院校的学生盲目选择,把握不了自己未来发展方向,就业"乱投医"现象,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。在培养人才方面,北大软件学院以就业为导向,瞄准出口,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,面向领域和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,换句话说,就是有目标、有市场培养人才。
谈到这里,陈院长特意介绍了现任北大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白志强教授。白教授原本是地空学院的老师,杨芙清院士为了给软件学院引进一位既懂管理又有学术背景的领导,就把白教授从该系"挖"了过来。白教授对于计算机技术在行业的运用颇有感触,他认为软件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,也是最需要学科交叉的行业,因为软件编写中自然需要不同领域、不同行业的知识,也就是说,单单软件本身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,只有与具体的领域、
行业结合才有具体的应用意义。比如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科学,研究对象是古生物化石,研究方法以前大多是看图识字的方法,这种方法需要专家学者多年的积累,而运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把专家学者的多年的经验数字化,这样将大大推动古生物学的研究。各个学科领域都将或迟或早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加快本学科的发展。所以注重学科交叉,是信息时代软件业发展的方向。
一般情况下,高校毕业生在企业需要两到三年的适应期,才能独立上手工作,这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门槛。北大软件学院把这个门槛给削掉了,让学生学习期间就与社会紧密接触,将来走出校门根本不需要适应的过程,可以直接融入社会当中。"电子百强企业"--中软总公司总裁唐敏受邀参加过对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中期评估,从企业尤说慕嵌龋衔罕贝笕砑г号嘌难督峁购侠恚ひ祷际踉担导什僮髂芰η浚酆纤刂矢撸扔腥砑杓朴肟⒛芰Γ钟泄こ套橹牍芾砟芰Γ绷毒统钥嗄屠途窈痛葱麓匆当玖欤庑┤斯ぷ魇导涣侥旰螅涂梢宰魑笠档闹懈呒度瞬攀褂谩?
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
报考北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在入学之前,都要签署一份个人发展方向的声明。为什么要这么做?陈院长说这叫"以人为本"。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中,学生大都按照同一种模式来培养,忽略了个人的发展方向,北大软件学院从培养"可造之才"的目的出发,关注个人发展,在教学中变"以教师为中心"为"以学生发展为中心",根据学生愿望和条件设计未来发展方向,学生的目的性越强就越容易培养。北大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树立新的质量观、人才观,以就业为导向,坚持以人为本,推进素质教育,把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育人当中体现出来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周兴铭教授对北大软件学院评估后认为:"北大软件学院的在校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份答案,我为什么要来这里,我来干什么,我要学什么,学成以后怎么发展,人人目标明确。从他们的精神面貌看,确实培养得很成功!"
素质教育学苑式是北大软件学院的一大特色,也是培养高质量软件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。它的管理模式就是打破班/年级概念,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,自愿组合成"学苑",自我管理,自由发展,教师因材施教,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、组织策划能力。
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、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,北大软件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软件竞赛活动,比如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"阿拉神灯杯"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("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"系列实践活动之一),陈院长还亲自担任了该项赛事的主任评委。对于此类赛事陈院长表示了充分的肯定,他说:"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。我认为软件振兴肯定是离不开青年的,它是年轻人的事业。所以,希望这次大赛能够激发创造力、激发起大家的创新意识;从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对软件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,能在这方面起到一个激励和推动的作用。软件是一个个性展示的领域,但另一方面也是专业化的,所以团队精神非常重要。“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”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,而在于这个活动从开始到最后都非常具有创造性,这种创造性可能就是推动软件产业向前发展的东西!"